广州增城区:丝苗米飘香 老百姓增收
时间:2024-02-05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乡村行看振兴】
◎记者龙跃梅通讯员李楠
科技元素“牵手”稻田文旅——
米粒细长,油质丰富,晶莹透明,米泛丝光……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记者看到了被誉为“米中碧玉”的增城丝苗米。
增城丝苗米,由于软而不黏、味道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广州市增城区顺势而为,依托丝苗米产业平台,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打造“中国丝苗米之乡”品牌,推动该产业走向大舞台,带动百姓富起来。
2023年,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丝苗米产业园”)辐射带动约8630农户增收,这些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966元,比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6066元。
搭建平台推动丝苗米产业发展
走在丝苗米产业园,工作人员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据工作人员介绍,增城区的稻作文化历史可追溯到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500年前,明嘉靖年间已有增城丝苗雏形记载。相传当时栖云大师把云游各处收集的优质稻谷品种种植于寺庙旁,当地村民称其为“寺庙米”,后演变为“丝苗米”。增城区朱村街被称为丝苗米的发祥地。
有悠久的历史、过硬的产品,如何才能更有市场前景呢?
“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丝苗米产业化生产。”广州市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冯德毅说。
2020年,该区以增城丝苗米为主导产业,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重点完成了农业设施、土地流转、科学技术、产业融合、农业品牌等五大工程建设。2023年4月,该区以“增城丝苗米+设施畜牧”为主导产业,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为推动丝苗米产业提档升级,该区安排丝苗米产业建设项目共21个,计划总投资8亿多元。
如今,每到节假日,增城稻田文旅便成了热门目的地。2023年,朱村丝苗米种植基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53.355万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2526万元。
“以前,一亩地辛辛苦苦种一年也就赚1000多元,现在坐在家里就能收租金和分红,加上政府的流转奖励,算下来一亩收成能有2400多元。”广州增城区朱村街龙岗村村民张志伟说。
科技“奇兵”护航丝苗米品质
“一煮熟,整个屋子就充满了稻米的香味。”广州市农科院二级研究员谭耀文对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十年磨一剑培育而出的新品种——“增科新选丝苗1号”赞不绝口。
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人、高级农艺师刘成枝说,对标增城传统品种“增科新选丝苗1号”在保持绵软、清香等优点的同时,不仅增加了口感,还提高了产量。
不只是品种创新,记者在广州增城区发现,科技元素已深深融入丝苗米产业链。
据了解,增城区农投集团在朱村街丝苗米产业园投资建成现代化育秧工厂,服务水稻种植。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育秧架上的水肥一体喷头会适时地对秧苗进行浇灌,补光灯也会定时开启,促进秧苗的生长。该集团农业服务部负责人骆芳芳说,与传统方式相比,育秧工厂的育苗周期能提前10—15天,秧苗的出芽率、存活率提高30%。
记者在丝苗米产业园了解到,借助5G技术和传感器,基地能收集土壤湿度、肥力、虫害以及天气等数据信息,营造优质农作物生产环境。
冯德毅表示,未来他们将深入挖掘增城丝苗米优势资源,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赋能种业、育秧、种植、烘干、加工、仓储、流通、交易等丝苗米产业链重要环节,做深做精增城丝苗米“小特产”,推动农业产业“大发展”。
原文链接:http://gdstc.gd.gov.cn/kjzx_n/gdkj_n/content/post_43583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