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用超声动力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望替代抗生素疗法解决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
时间:2024-02-24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记者2月1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阳丽华课题组开发了一种纳米颗粒介导的超声动力疗法,有望替代抗生素疗法成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新治疗方案。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我国成年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40%—50%。目前,临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三联疗法等标准疗法,主要依赖口服抗生素以清除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但是对口服抗生素的依赖,导致临床标准疗法面临两个重要挑战。首先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的失败率和复发率逐年升高;其次是口服抗生素会使与患者生理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肠道菌群发生失衡。此外,三联疗法等临床标准疗法忽略了空泡细胞毒素A这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至关重要的毒力因子。
此项研究中,介导超声动力疗法的纳米颗粒由已被批准用于临床的成分组成,且在该疗法中具有双重功效:即使在没有超声的情况下,它也能有效中和空泡细胞毒素A这一由幽门螺旋杆菌分泌的关键毒力因子;当与符合超声医疗设备使用标准暴露剂量的超声相结合时,它能通过产生活性氧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为解决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提供可能。
研究人员介绍,在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雌性小鼠模型时,超声动力疗法在减少胃部感染方面与标准三联疗法效果相当,且除了上调乳酸杆菌这种有益菌的小鼠肠道水平外,该疗法不会对肠道菌群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治疗实施后48小时内,未发现该疗法对小鼠肝肾功能或整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与标准三联疗法的安全性特征一致。(记者 吴长锋)
原文链接:http://kjt.ah.gov.cn/kjzx/mtjj/1221614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
- 2025-07-2411.23亿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