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加强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时间:2021-03-19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作者:佚名

  在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应急医疗救治力量第一时间实施救援救治,可最大限度减轻伤员的痛苦,最大限度减少由于救治不及时导致的伤亡伤残

  在组织体系、预案预警体系、应急医疗救治队伍、救援救治装备、协作机制、指挥协调联动平台等方面,规划建设科学系统、覆盖全国的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image.png

  “2020年主汛期,南方地区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但与近5年均值相比,去年全国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52.6%,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初步显示出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的高效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认为,这是2018年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面加强灾害事故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过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体现。

  “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应急救援实战中,暴露出了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方面的一些弱项和短板。”张兴凯说,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为此,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提案。

  硬件跟不上

  队伍间缺乏联动

  “实施灾害事故救援,人员和装备缺一不可。可现实情况是,消防救援队伍和矿山救护、水上救护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中的医疗救治人员来到救援现场后,常遇上配备不足、设备陈旧、装备落后等问题。可以说,救援硬件跟不上。”张兴凯说,这样不仅造成救援效率低,而且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除了硬件问题外,张兴凯认为,还存在其他三个短板。

  一是灾害事故发生后,一般是当地医院医护人员进入救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但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大多未与当地医疗人员进行过联合应急演练,协调响应机制不健全、不顺畅,往往会贻误对伤员的最佳救治时机。

  二是由于没有建立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应急医疗救治力量的协调联动机制,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救援队伍与医疗队伍经常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

  三是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低,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医院,对特殊疑难伤员的应急医疗救治能力有限,当出现大面积烧伤、灼伤等伤员时,由于缺乏专业、快速转运的能力,伤员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容易造成伤亡增加。

  五方面入手

  打造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张兴凯指出,在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应急医疗救治力量第一时间实施救援救治,可最大限度减轻伤员的痛苦,最大限度减少由于救治不及时导致的伤亡伤残。

  健全专常兼备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至关重要。张兴凯建议从规划统筹、标准规范、救治场地、救治队伍、专业培训五个方面入手,加强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在规划统筹方面,将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集中、快速、高效、专业的原则,在组织体系、预案预警体系、应急医疗救治队伍、救援救治装备、协作机制、指挥协调联动平台等方面,规划建设科学系统、覆盖全国的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在标准规范方面,制定消防救援力量、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与应急医疗救治力量协调联动机制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从制度层面,确保灾害事故现场的救援救治科学、系统、有效。

  在救治场地方面,建立国家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基地,围绕重症、烧伤外科、颅脑外科等重点学科,建设具有灾害事故现场急诊急救能力的应急救治基地。可将基地打造成为面向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集教产学研于一体的国家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中心,确保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后,急诊急救力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在救治队伍方面,要建设一支面向灾害事故、具有应急救援能力和较强应急医疗救治能力的应急医疗突击队,确保专业力量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开展专业化医疗救治。

  在专业培训方面,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应急医疗救治知识及相应的调度指挥技巧纳入应急管理人员专业培训课程。同时,将应急医疗救治及调度指挥等内容列入地市、县区领导干部培训课程。

  张兴凯表示,健全应急医疗救治体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关各方都应关注、支持、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


原文链接:http://www.aqsc.cn/zhuanti/202103/08/c141167.html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