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没有尾巴
时间:2024-03-16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尾巴的消失是人类和其他猿类在演化中最显著的身体变化之一。为什么猴子有尾巴,人和猿类却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中“丢掉”了尾巴?近日,《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通过遗传学机制研究揭开了这一奥秘。
“人科猿类包括人类、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和长臂猿,都没有尾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冯伟民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猿类有一种特异性遗传成分,当它插入一个与尾巴发育相关的基因,导致的基因突变就会在胚胎发育模型中影响尾部伸长,最终促进了人与猿类的尾巴缩短或退化。发表于《自然》的这篇论文中提到,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证实了这一推论。
那么,人和猿类的尾巴是何时消失的?“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而猿类可能在其起源时就已经没有尾巴了,所以人类从未有过尾巴。”冯伟民解释,在演化之路上,猿与猴早在3000多万年前就已“分道扬镳”,生活在2000多万年前的原康修尔猿(Proconsul)就已经没有尾巴了,这种猿被认为可能是猿类的共同祖先。而且猿类一直生活在树上,不存在直立行走导致尾巴消失的可能。
冯伟民说,没有尾巴的猿比有尾巴的猿更有生存优势,特别是当遇到食物匮乏或者灾难气候时,没有尾巴的猿不需要为尾巴提供多余的营养,生存机会更大。尾巴的消失促进了人类的直立行走,这正是人类进化的关键。但随之而来的代价则是,失去尾巴的演化过程可能导致人和猿类更容易出现神经管畸形。如今,神经管畸形仍在影响人类,如由于脊髓在子宫内发育不完全而导致的脊柱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猴类与猿类都是树栖生活,但二者在生活中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猴类在树与树之间跳跃时,需要靠尾巴来平衡身体。而猿类的移动则是通过摇摆运动,即抓住一个树枝摇摆到另一树枝。冯伟民说,这与二者的体型大小有关。体型明显更大的猿如果在树枝之间跳跃,不仅树枝承担不了这么大的冲击重量,猿的身体也承受不了跳跃产生的冲撞伤害。所以,相对温和的摇摆运动显得更适合猿类。
原文链接:https://kjt.hebei.gov.cn/www/kxpj22/kxbl56/300613/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 虚拟数字人是怎样诞生的
最新信息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