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发展

我国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技术取得新突破

时间:2024-03-16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取样系统作业现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供图)

  

  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取样系统作业现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供图)

  

  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样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供图)

  

  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样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供图)

  记者3月7日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发的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日前在南黄海海域搭载自然资源部向阳红01科学考察船,完成海上试验验证,并获取单柱、连续、低扰动500毫米大口径柱状沉积物7.89米,创造了该海域大口径柱状沉积物的最长取样纪录,填补了我国大口径沉积物取样领域的技术和装备空白。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栾振东介绍,传统柱状沉积物取样器取样口径多在110毫米左右,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取样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取样管口径变粗,取样口径的加大带来了取样管连接困难、贯入深度小、管内样品脱落、吊装困难等诸多问题。

  对此,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提出“重力释放+往复式夯击”全新设计理念,在海试期间采用立式收放、在线通讯控制、可视化、搭载多类水下传感器的作业模式,确保取样系统工作稳定,5次作业全部顺利回收,单次取样长度最长达7.89米,并取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低海平面时期的陆相地层样品。

  记者了解到,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主要用于大陆架埋藏态古人类遗址考古研究。“大口径沉积物样品更易获取保存完整的地层堆积或古人类遗迹/遗物,对于认识古人类迁徙路径、定居模式、早期航海起源和理解史前人类对海平面和气候变化应对方式等关键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栾振东介绍。

  据悉,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取样系统的成功海试应用,将有效支撑我国东部陆架沉积环境与早期人类遗存探查等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升我国在大陆架范围早期人类文化文明起源考古研究领域的科研认知水平。


原文链接:https://kjt.hebei.gov.cn/www/kxpj22/kjqy89/300385/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