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止是加法
时间:2024-03-16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从“互联网+”到“智能+”再到“人工智能+”,概念之变体现了时代之变、科技之变。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彼时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迅速融入传统产业和民生领域,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产业、新模式势头强劲。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拓展“智能+”,重点在于乘势而上,靠加速落地的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人工智能+”,则要用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个个“+”,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把握,也是对经济新动能的敏锐判断。
为什么是“人工智能+”?因为这是当下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ChatGPT仍在不断演进,Sora又惊艳登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人工智能大模型迈向规模应用。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就是当下那个“最靓的仔”,是重塑全球竞争新格局的关键引擎之一。我国人工智能已具备深入赋能的能力。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4482家,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细分领域不断突破。尤其是,经过多年培育,行业经历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入了人工智能化转型阶段。
“人工智能+”什么?是千行百业,是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是无限可能。比如,人工智能+制造业,能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个性化定制,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人工智能+交通,将打开智慧交通新世界的大门,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人工智能+教育,会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也告诉我们,只有赋能千行百业,结合各种场景,才能发挥出更大价值。
“人工智能+”不能止步于加法。在“互联网+”“智能+”的实践中,不乏技术、产业“两张皮”的案例。比如,为了实现“智能+”,企业盲目上马一套智能系统,投资巨大,但新系统可能长期浮于简单的连接和设备管理等,或是很难实现行业扩展,甚至出现不好操作、不匹配企业实际情况等问题,不仅无法提升企业竞争力,甚至是在做减法。人工智能要走进企业行业,深入千家万户,与具体的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等结合,在不同场景中锤炼升级,才能加出现实生产力,进而带来技术、产业、要素变革,发挥出乘法效应。
用好“人工智能+”是个系统的大工程。夯实技术底座是基础,要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强化“根”技术研发。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是重点,既要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也要拓展特色应用场景,做好试点示范。提升重点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水平是关键,可发挥大模型强认知、强交互、强生成的特点,促进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升级迭代。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方向,需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做好创新支撑。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需要更多投入、更多规范,也承载着更多期待,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未来世界将超乎想象。
原文链接:http://gdstc.gd.gov.cn/kjzx_n/mtjj/content/post_43915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9-12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
- 2025-09-11赵乐际集体会见出席202...
- 2025-09-10李强同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
- 2025-09-09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 2025-09-08生态环境部召开2025年...
- 2025-09-04李强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
- 2025-08-27赵乐际同瑞士联邦议会联邦...
- 2025-08-25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