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未来渔场”打造养殖新样板
时间:2024-04-13 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日前在位于吴兴区的弘鑫立体数字渔业未来农场,“数字化+”的成功运用让传统的渔业养殖如今换了个养法。依托数字应用建立的水质监测、增氧、尾水处理、太阳能发电等9大管理系统,形成“高密度养殖+多样化产品”的生产方式。每个标准化养殖车间只需1人管理,年均节水30万立方米,年均产量450吨。
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全国淡水渔业重点区,多年来吴兴区为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以“渔业上楼”为突破,创新工厂化立体养殖模式,打造标准化“未来渔场”,全面减少用地、用水、用电、用工,提升养殖效能。如今该区的“未来渔场”养殖密度达每立方米水体80公斤以上,节省占地达99%,亩均产值达38.9万元,该模式已在浙江嘉兴、江苏淮安、安徽芜湖、四川丹棱等地复制推广。
针对鱼塘面积减少带来养殖空间制约,该区利用农业设施用地,依托钢结构玻璃池等养殖设施,打造标准化养殖车间,创新工厂化立体式养殖模式,将育苗、成鱼养殖等全环节移入车间,达到50立方米水体可养殖池塘2亩的标准量。如弘鑫立体数字渔业未来农场项目实际养殖面积仅13亩,年产值4500万元。
在数字技术的运用上,吴兴区引进“自动投饵”和“自动化鱼苗投放和成品鱼收集”系统,精确设置鱼饲料投放量,自动化实施鱼苗投放及成品鱼收集,节省时间、劳动成本。目前,全区水产养殖业机械化率达70%以上,每个标准化养殖车间节省劳动力成本50%以上。
“依托渔业产业大脑,利用园区建筑空间和部分水域面积,配套建立太阳能光伏系统,根据鱼的生长环境要求,自动调节光源、光强度、光照时间,降低养殖能耗,全年可节约电量73万度。”该区相关负责人说。
为构建品牌效应,该区还在产品端链接“浙农优品”“浙农码”等应用,对全区示范农资店和试点主体开展鱼药超限额、超范围预警和生产记录全程追溯,提供病虫害精准监测等服务,实现水产养殖全程监控、产品质量精准把控、物流去向动态掌控闭环,目前水产品赋码已达4.43万个。
(来源:湖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原文链接:http://kjt.zj.gov.cn/art/2024/4/9/art_1228971343_590109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重磅!德清获省财政专项激励
最新信息
- 2025-08-05齐齐哈尔召开生态环保重点...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