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科技日报】噬藻体与蓝藻互作机制找到

时间:2024-04-13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4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周丛照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解析侵染模式蓝藻鱼腥藻PCC 7120的肌尾噬藻体A-1(L)尾部机器的完整三维结构,揭示了噬藻体A-1(L)与其特异性宿主蓝藻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和分子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频繁的人类活动引起水生生态系统中氮磷的输入量急剧增加,导致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噬藻体作为特异性侵染蓝藻的噬菌体,与宿主相互作用可引发宿主细胞裂解或代谢重编程,参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流和物质循环、蓝藻种群密度和丰度调节等。然而,噬藻体通常具有极强的宿主特异性,且目前对噬藻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噬藻体,对淡水噬藻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仍然较少,极大限制了噬藻体的工程化改造。

  鱼腥藻PCC 7120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是研究蓝藻的理想模式生物。A-1(L)是一株肌尾噬藻体,能够特异性侵染鱼腥藻PCC 7120。因此,噬藻体A-1(L)与鱼腥藻PCC 7120可作为研究噬藻体和蓝藻相互作用的理想模型。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解析噬藻体A-1(L)三组分尾部机器的结构,包括颈部、尾部和附着的纤维。通过结构分析结合生化实验,研究进一步鉴定了基板中心蛋白的双重水解活性和两种尾纤的受体结合活性。该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噬藻体与宿主蓝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将来开发环境友好型底盘噬藻体奠定理论基础。(记者 吴长锋)


原文链接:https://kjt.ah.gov.cn/kjzx/mtjj/1222435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