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管理

“新工科”如何抢风口

时间:2024-06-15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究竟属于生物学类、医学类、还是工程类?考生和家长更加关心,这门专业究竟是所谓的“天坑”,还是未来的“风口”?

  从15毫米长的心脏支架到2米多高的核磁共振仪,从医学图像人工智能分析到肿瘤治疗纳米载体,在高速运转的医疗机构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每时每刻都在释放着它独特的魅力。

  对于有兴趣攻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考生来说,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最精准有效的参考信息?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谢国喜建议,重点关注各大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培养周期等角度,打破信息壁垒,精准定位。

  工程是核心

  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从教多年,谢国喜花了不少时间来解释:“我们是一个工科专业。”

  许多初次接触这个专业的考生会根据字面顺序,认为这是一个生物类或医学类专业。这种误解并非没有道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要解决的,是生命医学健康领域中的预防、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等问题。这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其他典型工科专业的最大差异。一个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也许对各类材质、工艺、设计与生产都非常熟悉,但他却不一定知道用哪种材料才适合制作一个心脏支架。

  谢国喜认为,生物与医学是两个修饰词,限定了这门专业的应用领域。但如果要回归内核,生物医学工程的灵魂依然在于工程,“我们为大健康问题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核心手段还是要落脚在工程研发上”。

  为此,学生们在具备较强数理基础的同时,还要掌握生命科学与医学基础知识,再叠加程序设计、信号处理、图像识别、纳米科技、材料加工等工学理论与技能。这种学科的交叉正是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新工科”专业的“新意”所在。

  但学生在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后,如何才能发展专长,避免泛而不精?

  答案在于“宽基础+深方向”的培养模式。谢国喜介绍,新生入学后,在修读数理基础课程之外,还会通过一系列导论课程接触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各个领域方向。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也能够找到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向,为大二的专业方向分流做好准备。

  大二开始后,学生围绕专业方向,深入学习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并逐渐从单一的理论学习拓展到项目的实践与研发。“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到一项具体项目实践或研发工作中去,努力为前沿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作出贡献。”谢国喜说。

  深造赛道广研究生受青睐

  寇怡歌是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四毕业生。今年下半年,她即将前往香港大学继续攻读生物医学材料方向的研究生。此前,她还斩获了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录取机会。在她身边,还有不少选择在境内知名高校升学的同学。

  “因为我们本科期间就涉猎了许多课程,所以能够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广。”寇怡歌身边的同学中,还有人进入公共卫生等医学类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传统工科类专业深造。

  谢国喜表示,根据近两年的统计,学院里选择考研并被成功录取的学生已经超过40%。背后的原因,除了深造选择面较广之外,还有一个现实的考量——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门槛高”,但发展空间“上不封顶”。

  因为医疗产品与器械的研发生产往往需要较强的科研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支撑。相较于本科生而言,经过系统化、专业化训练的研究生在产品研发应用方面的能力会更强。

  同时,由于产品技术研发岗位是大健康产业中的核心,毕业生大多也能够受到企业更多的重视和培养,后续还有望转入管理岗位任职。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与服务需求的增长,不少在头部医疗器械企业积累够经验的毕业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创业,打拼出一片天地。

  如果不打算攻读研究生,是否意味着选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性价比”有些低?

  就业市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据统计,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平均薪资在学校各专业毕业生薪资水平中位居前列,粤港澳大湾区是他们的重要就业目的地之一。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36675家,其中广东拥有6460家,全国占比17.61%,排名第一。

  此外,报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喜欢动手”,关注人类生命健康议题,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和享受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过程。谢国喜也提醒,有意向报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要留意不同院校间的个性差异。

  广州医科大学作为医科院校,依托广州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更加聚焦呼吸、心血管、神经、代谢及运动等相关疾病的诊疗需求。广东省内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开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医学影像工程、智能医学信息、前沿生物材料及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各有特色。


原文链接:http://gdstc.gd.gov.cn/kjzx_n/gdkj_n/content/post_44399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