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找回现代小麦品种丢失的遗传宝库
时间:2024-06-20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科技日报北京6月18日电(记者马爱平)记者1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获悉,《自然》6月17日刊登了该所研究员程时锋团队联合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等国内外多家优势单位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构建了目前最全面的小麦群体基因组变异图谱、表型组变异图谱,打通了小麦从基因组解码到育种设计的全链条贯穿体系。
“我们团队先后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引进了上千份优异的小麦核心种质资源,其中包含百年前收集于欧洲、亚洲和非洲32个国家的827份地方品种。随后,综合利用基因组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手段,找回了现代小麦品种丢失的遗传多样性宝库,并验证其功能和育种价值。”程时锋告诉记者。
研究发现,现代小麦品种经过长期的人工定向选择,仅来自于7个祖先群中的2个,67%以上的遗传多样性丢失。这一发现表明,现代核心小麦资源遗传背景狭窄、品种单一,选育品种同质化严重。
令人振奋的是,程时锋团队的研究系统验证了大量未被利用的优异变异功能和育种价值,并挖掘到调控小麦高产、氮高效利用、适应性和营养品质的新基因,以及关键的有利变异位点,开发了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工具,并提出了小麦全基因组设计育种的4D策略(即Decode解码、Discover发现、Design设计、Deliver实现),为实现小麦从基因组到育种的全链条贯通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这一研究将为拓宽我国小麦的遗传基础、提高我国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将这些优异基因应用到小麦育种中,培育创新型小麦新品种,将推动我国小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表示。
原文链接:http://gdstc.gd.gov.cn/kjzx_n/gdkj_n/content/post_44420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
- 2025-07-2411.23亿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