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管理

深圳理工大学努力建一所学院、成一流学科、强一片产业——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育才新路径(创新故事)

时间:2024-06-19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当前学科交叉日益紧密,如何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培养产业所需人才?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樊建平越发坚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一条重要途径。

  樊建平是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创院院长。前不久,筹建近6年的深圳理工大学获教育部批复设立,标志着这所践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理念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正式启航。

  “产教融合,关键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要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樊建平说,深理工依托深圳先进院等一流科研机构建设。作为新型科研机构,深圳先进院建院18年来累计孵化企业近2000家、申请专利约1.5万件,一批重大成果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比如,与联影医疗合作研制出中国首款3.0T人体磁共振设备、全球首款人体全身5.0T磁共振设备等。深圳先进院的探索实践,为深理工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经验。

  服务产业需求,深理工学科设置有何特色?瞄准大湾区建设急需的创新人才、与深圳产业集群相向而行,深理工重点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首批设立了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7个学科交叉专业学院。前瞻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深理工下一步还计划成立深空学院、深海学院等。

  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理工有什么基础?樊建平介绍,基于深圳先进院丰厚的科教产教资源,通过师资互聘、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等机制,深理工打通了科教、产教协同办学新路径。依托深圳先进院建设的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创新中心、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都是深理工重要的科研教学基地。此外,深理工还与多家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了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等,初步建立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反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生态体系。

  高水平师资团队,是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基石。目前,深理工集聚了一支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包括海内外院士14人、国家级人才88人;长聘教师中有41人在海外获得终身教职,3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在学生培养上,深理工采取“学院+研究院+书院”协同育人模式。学院开展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研究院以科研平台和产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支持,书院则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站式”社区。同时,深理工建立分轨培养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制定了学术、工程、创业3条发展路径,分别培养优秀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创新企业家。

  据介绍,在筹建期间,深理工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累计联合培养硕士1300多名、博士400多名,75%的毕业生在大湾区就业。

  “我们的愿景是建一所学院、成一流学科、强一片产业。”樊建平表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深理工将借鉴国际办学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为自主培养更多高层次理工科人才而持续努力。”


原文链接:http://gdstc.gd.gov.cn/kjzx_n/gdkj_n/content/post_44408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