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这只鲨鱼有何特别之处?能成为这项研发的“关键角色”!

时间:2024-07-03 来源: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今天,海南日报继续推出“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系列报道聚焦我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依托快速聚集的创新资源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生命科学产业。以下是版面图和报道全文。

  

  2024年7月2日《海南日报》头版版面图

  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探索鲨源纳米抗体开发,致力于打造软骨鱼纳米抗体世界中心——

  小鲨鱼向海“寻”药

  一只条纹斑竹鲨,如何向试验用鱼转型?在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这个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

  近日,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科研人员李浩来到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将1毫升含有佐剂的抗原从一条成年条纹斑竹鲨躯干皮下部位缓缓注入,完成免疫接种。

  据悉,科研团队将在大约18周的时间内序贯接种并持续关注,力争淘筛到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条纹斑竹鲨抗体,为诊断试剂和原创新药研发等奠定基础。

  “这是我们为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提供的鲨源纳米抗体制备服务。”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主任王明伟介绍,该中心是国内首个成规模提供该项服务的机构,目前已收获多家企业的订单。

  令人好奇的是,条纹斑竹鲨有何特别之处,为什么能成为纳米抗体研发的载体?

  “条纹斑竹鲨属于软骨鱼,是拥有获得性免疫抗体最原始的物种,其体内存在一种重链抗体,由其改造而来的纳米抗体,具有分子量相对小、抗原结合活性高、组织渗透性强、理化性质稳定和制备成本较低等优势,在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新一代临床诊断与疾病治疗的重要工具。”李浩说。

  有了“就业”新方向,条纹斑竹鲨的供给亦备受关注。

  7月1日,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一座人工养殖池内,刚刚经过人工孵化出来的条纹斑竹鲨在小网兜内缓慢游动,另一头,体重超过600克的成年条纹斑竹鲨悄悄地躲进粗水管内,生性“害羞”的它们正等待着新一轮的投喂。

  “进行鲨源纳米抗体开发应用的前提,是要有符合实验需求、足够数量的条纹斑竹鲨。”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技术员王振宇说,经过人工驯化的条纹斑竹鲨,需要通过常规的细菌和寄生虫病检测,证明无相关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才能作为实验用鱼“上岗”。

  然而,目前国内的条纹斑竹鲨多为野捕获得,人工养殖的鲨鱼主要用于水族馆的观赏,相关养殖技术和生物学的研究资料积累较少。

  怎么办?自主摸索!一年时间,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养殖团队先后突破条纹斑竹鲨的室内工厂化养殖技术、种群繁育技术和鲨鱼营养学研究初探,实现人工可控条件下的条纹斑竹鲨养殖。

  “2023年11月我们首次成功孵化鱼卵,目前已人工孵化了400余尾条纹斑竹鲨,600多个鱼卵正在孵化,预计首批人工养殖的实验鱼可在2025年投入应用。”王振宇说。

  解决了实验用鱼的难题,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开始建立鲨源纳米抗体筛选技术平台,启动条纹斑竹鲨纳米抗体的淘筛、鉴定、制备和应用研究等。

  “目前鲨源纳米抗体开发应用取得初步成果。”王明伟透露,该中心抗体库含有6亿多个抗体的信息,力争超过10亿;从魟鱼和鳐鱼等软骨鱼上也已分别建立了容量过亿的单域抗体文库。

  “中心在鲨源纳米抗体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王明伟说,中心致力于打造软骨鱼纳米抗体世界中心,目前已吸引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康码生物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在纳米抗体制备、鲨鱼免疫机制、抗体改造工程和抗体新药研究和诊断试剂开发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记者手记

  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生命科学产业

  被海南渔民所熟知的条纹斑竹鲨,如今走进实验室、向实验用鱼转型,不仅推动了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还有助于开辟生命科学领域国际竞争的新赛道。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从科学意义上看,挖掘深海生物资源,有助于探寻全新的物种和生命机制;同时,海洋生物作为理想药物和工业材料资源,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海洋药物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国际竞争的热点。

  将条纹斑竹鲨用于纳米抗体研发,是我省充分用好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依托快速聚集的创新资源,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生命科学产业的生动探索。

  近年来,海南着力搭建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等产学研用平台,持续加强对深海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成为资源独特、水平高超、产研融合的海洋药物原创策源地。

  逐梦深蓝,打造深海科技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科创高地、产业高地,海南需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打通“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和国际链”,以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支撑海洋创新药物、功能性保健品、功能性化妆品、医美慢病康养和科学仪器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兴产业。

  


原文链接:http://dost.hainan.gov.cn/kjxw/mtjj/202407/t20240702_36904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