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讲科学”之省自然科学基金燕赵青年科学家项目系列(11)华北理工大学孙国贵团队:精研胸腹肿瘤,探秘精准诊疗
时间:2024-07-30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为有效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我们再次推出“科学家讲科学”系列科普讲座,在上一期邀请我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础上,此次燕赵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带来了他们各自研究领域基础科学知识,带你用好奇更新已知边界,用科学连接未来生活。让我们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背后的专家面对面,与科学零距离,继续有料有趣的奇妙科普旅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华北理工大学孙国贵教授团队,探秘胸腹肿瘤的精准诊疗。
精研胸腹肿瘤,探秘精准诊疗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的新发癌症人数与癌症死亡人数均高居全球榜首,其中胸腹部恶性肿瘤(涵盖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更是以高达40.6%的死亡率成为悬在公众健康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些恶性肿瘤不仅致死率高,且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步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倍增,生存期大幅缩短。严峻的现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胸腹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正不懈努力,致力于探寻早期精准、有效的诊疗方法。
一、早期筛查: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肺癌及食管癌在胸腹部恶性肿瘤中十分常见,针对它们我们能做的有哪些?
(一)肺癌的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界定
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吸烟、被动吸烟、环境污染、职业致癌物质暴露、肺部慢性疾病等。了解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肺癌的发生。年龄40-80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危险因素者,应被视为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长期吸烟、环境或职业致癌物质暴露、有肺癌家族史、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等。对于这部分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CT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癌迹象。
图1 胸腹肿瘤高危人群预警模型
(二)食管癌早期筛查与报警症状:年龄超过40岁,来到食管癌高发区,有上消化道症状、家族史、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以及具有其他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的人群,应列为食管癌筛查的高危筛查对象。当出现胸骨后疼痛不适、进食哽噎感、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消化道出血等食管癌的报警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进行消化内镜检查,以排除食管癌的可能性。
二、精准诊疗:开启胸腹肿瘤治疗新篇章
在胸腹肿瘤精准医疗的前沿阵地上,精准诊疗开启了新的篇章。孙国贵团队原创性地开发了3个肺癌、食管鳞癌ncRNAs检测试剂盒,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首次发现三氧化二砷上调食管鳞癌中 PD-L1 表达水平,增强化疗敏感性,为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开辟新的治疗路径。同时,孙国贵团队还参与完成多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的临床研究,创建了胸腹部肿瘤高危人群预警模型,结合基因变异、生活习惯等多维度信息,有效识别出潜在的高风险群体,实现了疾病的早期预警与干预,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图2 华北理工大学孙国贵教授
展望未来,胸腹恶性肿瘤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孙国贵团队将持续深入探索食管鳞癌与肺鳞癌等复杂疾病的分子机制及干预策略,力求发现更多有效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胸腹肿瘤虽然凶猛,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推广早期筛查、推动精准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将能够为更多胸腹肿瘤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开启健康与希望的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kjt.hebei.gov.cn/www/xwzx15/hbkjdt64/311496/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
- 2025-07-2411.23亿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