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资讯

广西第二批“自治区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正式命名

时间:2021-11-27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近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科技厅、教育厅、科协联合印发《关于命名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的通知》(桂环函〔2021〕1510号),命名柳州动物园等8家单位为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场所,是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科技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提高全民生态与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在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中具有示范性。

  自2016年以来,我厅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创建力度,不断完善推进工作机制,联合科技、教育、科协出台《关于加强和提升环保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广西环保科普基地申报和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和规范科普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在创建“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的同时,积极推进自治区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不同特色和教育功能的生态环境科普实践基地,丰富广西生态环境科普载体、资源和手段。

  此次获第二批基地命名的8家单位为:桂林理工大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普基地、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柳州动物园、深能环保桂林能源生态园、广西恒晟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广西梧州苍海国家湿地公园、广西碧清源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截至目前广西已有国家级基地7个、自治区级基地20个,基地涵盖了自然生态人文景观、自然保护区、博物博览场馆;从事核处置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生产企业;从事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监测站点以及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工业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等,打造了一批设施完善、环保主题鲜明、基地特色突出、传播效果良好、活动参与范围广泛的基地,丰富我区生态环境科普资源。基地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生态环境科普工作领域和内涵,构筑了广西的国家、自治区两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新格局,将为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和科学素质,发挥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桂林理工大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普基地

  桂林理工大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普基地是依托学校的区位优势、平台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打造而成的,是一个兼环境、地质、旅游、艺术四大学科优势特色,集历史底蕴、跨学科融合、用最新科技的综合型科普基地。基地包含低碳减排知识、污染治理工艺、古生态演化和极地生态保护4大科普展区,展区面积约3000m2。科普知识覆盖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植物修复等关键环境问题,目前建有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主题展厅、水污染控制主题展厅、垃圾焚烧与废气治理工艺展厅、噪声与电磁辐射控制主题展厅、低碳减排环保展厅、生命起源与演化主题展厅等。依托跨学科优势,拥有兼职科普专业教师29人,配套学生活动社团2个,固定学生讲解员50人。

  基地面向中小学生、社会群众、专业人员开放,针对不同类型的科普对象,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科普内容与科普路线。基地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实行固定开放,其余时间预约开放形式运行,通过图文宣传、媒体传播、专题讲座、虚拟仿真体验、科学小实验、变废为宝DIY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大众开展生态环境科普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前身为育才校区生物多样性标本馆,于2017年搬迁至雁山校区新馆并更名。自1959年创建生物系至2002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作为广西第一个培养生物学师资和科研人才的基地,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标本,于2005年建成生物多样性标本馆予以展出。新馆位于雁山校区伯康楼南面呈三层弧形建筑,二楼、三楼为展示区域,面积近2000平方米,主要展示动物标本,并配置电子设备具备语音解说、查阅功能。

    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是极具地方特色和环境保护特色的博物馆,目前共有兽类、鸟类、两爬类、鱼类、贝类、昆虫及植物等七个展区。本馆馆藏动、植物标本超过1万种,50多万号(份)。其中鱼类展区以广西淡水鱼类为主,种类有280种(占广西淡水鱼类90%),其中洞穴鱼类是展馆特色,洞穴鱼类60种(占全国洞穴鱼类60%),是广西淡水鱼类保存最多的鱼类标本馆。标本室目前保存各类昆虫标本40多万号。其中馆藏蚂蚁600余种(占全国种类80%),馆藏蚱类昆虫近600种(占全国种类80%);当中有蚂蚁和蚱类等昆虫的模式标本350多种,并建设有“云端”博物馆,将其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线上展示。

  

  柳州市动物园  

  柳州市动物园位于柳州市柳南郊,航银路89号,占地面积413.5亩,距市中心区4.5公里。是柳州市行政区域内唯一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一条逶迤的山脉自成屏障,动物园依山而建,公园的规划建设按生态园林理念展开,保留了原有的生态植被,使苍劲古朴的大树为动物园撑起遮天蔽日的绿荫,园内设休闲健身和动物观赏两大功能区。

  休闲健身区有大型生态停车场、健身广场、观景亭、游乐场、度假山庄。掩映在香樟树下的健身广场适合开展各项健身、娱乐休闲活动;经蜿蜒的登山道,登上观景亭,远眺南郊风光,心旷神怡;芳草如茵、竹影婆娑、枝繁叶茂、姹紫嫣红的园林景观引人驻足;大型游乐项目在惊险刺激中享受了快乐。动物观赏区则为半生态型的动物园,园内有熊猫馆、观赏猴放养区、海洋水族馆、袋鼠馆、松鼠馆、小型动物馆、百鸟园、猴山、谐趣园、草食动物放养区、猛兽区、蝴蝶标本馆和恐龙亲子乐园等,漫步动物园,园内动物大都是生活在半生态的环境下。

  

  深能环保桂林能源生态园

  

  深能环保桂林能源生态园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凤凰村委(凤凰水库尾畔),由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约为147亩,总投资8.54亿元。项目于2017年3月开始主体工程建设,2018年12月建成投产发电。桂林能源生态园装置2台750t/d机械炉排炉,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为1500t/d(一期),年处理垃圾量达60万吨,年发电量2.12亿度以上。深能环保桂林能源生态园采用“垃圾全量焚烧+飞灰固化+剩余物综合利用”工艺,并利用焚烧垃圾余热发电,烟气净化采用“SNCR+高速旋转雾化反应器+氢氧化钙+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的组合工艺技术,烟气排放指标满足且全面优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和欧盟2000标准。

  深能环保桂林能源生态园同步配套建设集“固废处理+科普教育+绿色旅游+休闲娱乐”四位一体的环保科普教育中心,教育中心包含中央生态水景区、多媒体展示厅、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展示区、控制中心展示区、全景生态观光区以及休闲咖啡观景厅,科普教育中心总面积超5000平方米,可向来访人员提供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发电、水循环利用、碳排放等科普知识与环境教育。

  

  广西恒晟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广西恒晟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坐落于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建成于2020年6月,总占地面积 13000 m2,室内环保及节水科普展示大厅365m2(含影视报告厅70 m2),环保多媒体教室80 m2、生活体验馆80 m2、室外生态修复示范区500 m2、农业节水示范区600 m2、城市绿化节水示范区3200 m2、中水回用示范区30 m2、检测中心建筑面积1125 m2、研发中心办公面积380 m2、运动场650 m2,功能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一家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主题的环保科普基地。

  基地以传播生态环保思想和理念为主旨,通过提供场域、设施、展示、教育与活动等方式,从环境保护发展史、水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和水土保持及石漠化治理六大主题进行详细介绍,内容全面而丰富。通过图片、音像、大型沙盘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使各年龄段的公众在参观学习中体会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严重性,珍惜环境与资源的可贵,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为意识,探索人与环境互动与互赖的关系。基地坚持公益性原则,根据自身优势以及公众和社会的环保科普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的创新方式,大力普及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积极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特色、有实效的环保科普活动,提高民众环境素养。

  

  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由相邻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和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组成,包括八大景区和两个地质博物馆,即黄猄天坑景区、大石围天坑景区、穿洞天坑景区、罗妹洞景区、布柳河景区、鸳鸯泉景区、三门海景区和江洲长廊景区,以及凤山穿龙岩综合地质博物馆和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国博物馆。地质公园地理跨度为东经106°18′~107°06′E, 北纬24°18′~24°50′N,海拔高程274~1500米,总面积930 平方公里。

  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内的典型块状岩溶区,发育有两大地下河系统,形成了成熟的高峰丛地貌,拥有全球最大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最集中分布的凤山洞穴大厅、天窗群、最大跨度的天生桥及典型洞穴沉积物、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小种的头骨化石,以及独特天坑生态环境保留的动植物多样性,如天坑植物群落、布柳河河谷森林群落、中国兰花之乡和洞穴动物群落,这些资源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以及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此外,特殊的地质背景为当地人民良好的生存环境,多民族融合留下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具有非常好的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和发展旅游事业的条件。

  

  广西梧州苍海国家湿地公园

  广西梧州苍海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苍海湿地”)地处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北面西江,南望李济深故居,东临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西近西江机场,总面积722.84公顷,是华南最大的生态调蓄湖,西江水道上的明珠和梧州城市发展的新名片。万亩苍海,山水相映,完整的“库塘-河湖”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独具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和库塘湿地特色, 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内陆湿地及候鸟停歇地和越冬地之一。

  苍海湿地分为5个功能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是以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主体,集山林、水库、河湖、滩涂为一体,聚管理与服务、保护与修复、科研与宣教于一处的国家湿地公园。

  

  碧清源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碧清源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位于广西梧州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内,是一家以水处理技术和绿色材料应用为主题的科普基地。集中展示了纳米陶瓷膜污水处理工艺、纳米平板陶瓷膜生产应用、污水高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是公众学习科学,开展环境保护和参与“双碳”实践的公益课堂。

  基地设置了纳米陶瓷膜水处理技术展厅、污水处理科普区、纳米陶瓷膜生产区,活动拓展区等多个活动区。基地配置有纳米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的科普模拟设备、沙盘模型,科普体验互动程序,形象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科普墙,以及直观展示公司上百个污水处理项目和纳米陶瓷膜生产流程的智慧水务云平台。基地的承载单位是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公司结合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与高度负责任的环保理念建设了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碧清源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双百双新”企业、独角兽培育入库企业和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核心技术与装备经中环协技术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双双入选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权威目录。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wxx/gzdt/t108268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