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力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时间:2023-03-04 来源: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1)科技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落实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真金白银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泸转化。对企业自有成果转化项目、企业委托或合作开发成果转化项目、企业购买引进成果转化项目成功转化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给予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后补助支持;对技术合同吸纳和输出的单位,同一年度技术合同吸纳或输出技术交易额累计100万元以上的,按合同登记技术交易额的1%(吸纳)、5‰(输出)给予一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2022年,已完成技术合同属地认定登记408项,同比增长20%;促成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200余名专家我市90余家企业合作、45项技术需求签约,解决需求13项,预计新增知识产权100余项,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节约成本5160万元。(2)科技特派员变身“收集员”“联络员”“指导员”。创新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一支225名高校科研人员组建的服务企业队伍。根据企业需求,对接“专家库、成果库”、牵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联合行业专家共同会诊分析,找准症结所在,为企业排忧解难。2022年,新挖掘企业技术需求310项,为32家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鸿全联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李正红,提出了“酿酒黄水微波量子裂化处理工艺”解决方案,解决白酒酿造废水处理工艺问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夏霖研究员与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合作解决油脂残渣综合利用技术难题。(3)探索“揭榜制”破解科研发展“两张皮”难题。开展“揭榜制”试点,探索“建立由企业提出实际研发需求和决定是否立项的路径,政府给予立项认可及经费资助的新型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方式”,实现“精准锁定需求”目标。成果转化类项目按不超过揭榜制试点项目协议资金总额的30%给予揭榜方最高200万元资金补助,将政府项目立在企业需求上,把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在企业车间,打通科研与生产相连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全市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6.3亿元,保持全省第3,同比增长45%。其中,亿元以上技术交易合同1项、超千万元技术合同64项。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kjt.sc.gov.cn/kjt/lz1/2023/2/3/9dbce0684541498db3641348b4f3f3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
- 2025-07-2411.23亿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