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五举措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时间:2023-03-25 来源:福建省科技厅 作者:佚名
泉州打好“技术攻关+专业对接+精细辅导+政策激励”组合拳,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加速成果转移转化。全市技术交易日益活跃,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05亿元,同比增长62.88%,比2020年翻一番以上。
一是增强企业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发挥企业科研机构在承接科技项目转化、转化应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新工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建有新型研发机构102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3家。
二是强化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供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自2013年落地建设首个大院大所——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以来,“一院一策”引建了中科系、大学系、军工系、央企系等大院大所18家,其中建有首批福建省创新实验室“清源创新实验室”、全国第一个区域型时间中心“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和全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泉州站”。2022年以来推广中鞋革晋江院等经验,制定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平台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已成功推动5家大院大所成立产业化运营公司。2022年大院大所已服务企业1286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62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6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项目826项。
三是创新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建立健全“企业出题、能者答题”的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方式,推动解决该市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自推行“揭榜挂帅”机制以来,遴选立项实施14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计划资金达2800万元;中关村硬创空间获全省唯一“揭榜挂帅”平台项目。
四是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和服务队伍。注重培育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新培育省级技术转移机构5家,累计达32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依托泉州科技大市场、泉州人才发展集团等机构,新增技术经纪人400多名。开发泉州网上技术市场平台,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和高校院所技术成果数据库,常态化开展各类产学研金对接交流活动66场。
五是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激励引导。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补政策,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指导158家企业获省级创新券补助523.5万元、4家单位获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资金106.89万元;兑现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及科技创新券资金共637万元。
原文链接:http://kjt.fujian.gov.cn/xxgk/gzdt/sxdt/202303/t20230313_613034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泉州市科技局多措并举引育科技人才
最新信息
- 2025-08-07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
- 2025-08-06纵深推进规范执法与精准监...
- 2025-08-05齐齐哈尔召开生态环保重点...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