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管理

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路在何方

时间:2023-06-10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广东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企业培育为主体,以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承载,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切实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科技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产业兴。

  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超6.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6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企业群体已经成为广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打造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性科技力量。近年来,广东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企业培育为主体,以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承载,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切实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南粤大地,一场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正在蓬勃展开。如何更好地畅通科技和产业间沟通合作的桥梁,听听企业家们怎么说。

  “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

  “创新对一个企业特别重要,但是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需要较大的财力和时间投入。”在今年5月举行的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上,美的集团首席技术官卫昶抛出一个问题:如何平衡创新可能带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在美的集团位于佛山顺德的厨热事业部电子工厂,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熟练地“抓”起一个个电路板,完成系列测试后再“放”回,等待下一个流程。

  这道工序看似非常简单,但在行业里却是首创。这些忙碌的机器人,来自不远处的季华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基于“元学习”算法及多维度多模态智能感知与人机共融技术,这些机器人拥有“聪明的大脑”和“明亮的眼睛”。

  季华实验室是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成立5年来,季华实验室与过百家企业开展过合作与交流,与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7家,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276件。

  季华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室以订单式研发及投放式创新助力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于美的工厂的“AI自编程快速部署机器人”项目,可以将多种产品之间的换线周期从3至7天缩减到1小时以内。

  “科技创新平台与广大科研工作者要深入产业、走进企业,以‘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机制,把论文写在广东产业发展的大地上。”季华实验室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孟徽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目前,全省共建成10家省实验室、25个法人实体,在体系设计上贯穿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整合了创新资源,既能解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问题,还可以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供强劲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今年初,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发布全球250强专利领导者的数据,美的集团位居全球第七名。卫昶介绍:“近年来,美的一直坚持和高校、科研院所形成战略联盟进行重点技术攻关,以及建立联合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等。”

  卫昶建议:“企业最了解市场的需要和走势,联合创新需要由企业进行主导,根据企业的需求,以及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在内的合作伙伴在创新领域的能力和实力,进行针对性的匹配。”

  从自主创新到开放创新

  5月17日—19日,粤港澳大湾区餐饮预制菜产业展在广州举行。格兰仕集团带着首创的智能预制菜微波炉参展,引发广泛关注。

  格兰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格兰仕集团邀请预制菜产业链上下游代表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共研,打造出一条预制菜产业联合经营赛道。

  预制菜微波炉的诞生就是这条联合经营赛道的成果之一。预制菜种类庞杂,不同的预制菜要确保极致风味,有不同的烹饪需要。据了解,格兰仕集团首创的预制菜微波炉,就是与全国知名预制菜品牌联手开发智能菜单、为不同菜品定制开发烹饪程序,还原地道美味。

  “通过高质量的产业生态集群建设,不断打通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的痛点、堵点。”格兰仕集团副总裁邹能基介绍,通过跨行业推进生态合作和标准建设,格兰仕集团力争汇聚更多新思维、新标准、新科技,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1年,广东在全省建立实施“链长制”。广东的实践证明,以“链长制”为抓手,通过集聚内外部资源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深圳比亚迪集团总部展厅,一面近十米高、数十米长的巨幅“专利墙”密集排布着3000多块专利证书铭牌,“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八个字格外醒目。

  截至2022年,比亚迪累计申请专利超3.8万件、授权超过2.6万件。与此同时,过去一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达186万多辆,同比增长208.64%。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副总经理杜国忠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比亚迪始终坚持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逐步掌握了车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实现了创新链标杆引领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作为全产业链的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比亚迪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发挥全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杜国忠表示,比亚迪将继续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研发、生产的效率及产品品质,并发挥自身在全产业链的引领作用和生态主导优势,带动构建广东省内新能源车全产业链协同繁荣。

  2018年,比亚迪首次举办全球开发者大会,这是汽车行业132年发展历史上的首次开发者大会。如今,通过向产业链同行分享电池、电机、电控和芯片等产业链核心技术成果,比亚迪正努力走出一条从自主创新到全面的开放创新之路。

  让更多中小企业承担核心技术攻坚

  走进位于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十个全球第一、全球唯一、全球首创等标牌。据了解,这些全球率先,绝大部分都是由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中小企业创造的。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珞装备”),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今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再次强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

  明珞装备的展示区位于该片区域左上角第一个位置,内容显示:明珞汽车是全球唯一实现数字化工厂虚拟制造与工业物流网大数据应用落地的智能制造企业。

  明珞装备董事长姚维兵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明珞装备累计形成了超1100多项知识产权。基于虚拟制造和“搭积木”式的标准解决方案,明珞装备开创了将新建一条生产线周期从1~2年压缩到“4.5+1”个月的行业先例,“我们客户基本都是全球排名前10位的车企,或者是细分行业排名前三至五位”。

  2021年,明珞装备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明珞装备联合西门子等组建广东省CPS离散制造数字化创新中心。

  “智能智造是制造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路径。我们非常愿意和后来者一起协同发展,共同为制造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姚维兵说。

  科技企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核心力量。广东不仅涌现了华为、中兴、格力、比亚迪等大型科技领军企业,还有一大批在补链强链上发挥关键作用的科技型中小型企业。2022年,广东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6万家。他们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创造了诸多世界领先技术,成就了众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成为科技领域“办大事”的重要力量。

  同处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信仪器”),也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典型代表,作为中国第一家专业质谱仪器公司,禾信仪器发明双脉冲延迟引出技术等多项质谱核心技术,公司产品环境监测质谱仪也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更多中小企业承担核心技术攻坚这件‘大事’。”禾信仪器董事长周振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广东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遴选出一批已取得核心技术突破的中小企业予以重点持续定向扶持,让它们在承担更多战略性任务中不断发展壮大。


原文链接:http://gdstc.gd.gov.cn/kjzx_n/gdkj_n/content/post_41946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