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内参

宁国:深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改革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时间:2023-11-25 来源: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宁国市集成政策引导、梯队培育、协同创新、数字赋能等改革举措,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发展,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初步形成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引领、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为骨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力、成长型规模企业为后备的“专精特新”发展梯队。

深化梯度培育,建强“小巨人”企业方阵

搭建企业培育库。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企业库,构建梯队培育模式,包括顶端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二梯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三梯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第四梯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从中小企业中挖掘好苗子,积极引导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纳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标准体系、评价机制和动态调整入库机制,目前在库企业120家。

充实梯队力量。支持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2022年,培育华丰耐磨、东波紧固件、瑞泰新材料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桑尼泰克、金鑫电机、詹士3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凤形新材料、中鼎模具等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占全市规上中小企业15%的数量,贡献了25%的产值、32%的税收。今年以来,培育推荐亚新科噪声与振动、桑尼泰克等10家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中翰高分子、皖斛堂等35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完善扶持政策。出台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建立科级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结对帮扶“专精特新”企业。聚焦推进高端制造,落实科技创新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激励支持举措,对获得“专精特新”国家小巨人、省级冠军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攻关核心技术,重视科研创新驱动

聚焦技术攻关。重点支持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合工大共建汽车产业研究院,组织教授团队赴2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技术需求巡诊,已有3个项目正开展深度合作洽谈。积极推进安徽工程大学(宁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深入30余家企业摸底,梳理1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聚焦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与保隆等4家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与阳天机械等4家企业联合申报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

聚焦行业标准。高标准打造“宁国智谷”,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各1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个,集聚赛宝实验室、华测检测、耐磨材料检验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一批企业创新平台,目前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4个。中鼎密封件“高性能橡胶材料及制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评安徽优秀等次企业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产权、引领行业标杆的品牌集群,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累计192项。

聚焦融合交流。举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大会,搭建产业与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推动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加广交会、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邀请安泽电工、詹氏等企业参与“精品安徽,皖美智造”央视宣传活动。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全省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专精特新板”高管素质提升工程等专题培训班,提高企业人员综合素养。

推动资源集聚,提升冠军企业竞争力

提高融资可得。引导“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运行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军区域性股权市场,全市共有16家“专精特新”企业登陆省股交托管中心专精特新板。为9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0.96亿元担保金,65家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8.38亿元,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杠杆作用。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全市共有2家企业上市、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8家企业在科创板挂牌,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重视场景拓展。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深耕技术、注重品牌,鼓励企业跨界拓展应用场景,开发专项技术或特色生产工艺,形成比较优势。探索和推广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建成中鼎密封件混炼胶智能化制造、詹氏食品生态坚果食品智能化制造等4个应用示范项目。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建成司尔特关键环节安全巡检、吉枫车辆拆解回收等5G场景应用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加强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全市近80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运用工业机器人达500余台(套),获得4个国家级项目和21个省级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省级项目扶持资金4950万元。

吸引集聚人才。开发“宁国人才码”,实现“码上扫一扫,政策全知晓”。2022年,引进本科学历及高级工以上各类型人才1300余名。建立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吸引27家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注册落户。定期对人才开展走访,落实优秀人才贡献奖励、人才公寓入住、子女入学、家属工作、医疗等生活服务保障,为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注入新活力。

编辑:王晓冬


原文链接:http://jx.ah.gov.cn/sy/syzx/sxjxyw/1488991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